情绪是一种很奇特的物质,可比于五味,人可一日无肉,不可一日一时无情绪,情绪具备极强的传染性,具备极强的控制力。
所谓江湖无处不在,只因情绪随时交锋,一人独处时,各种情绪在自己的心中攻防杀伐,多人相处时,随时能看到情绪空中交战时的电光石火。
别人打一个哈欠,你紧接着也打一个,然后嫣然一笑说:“被你传染了!”反之亦然。
情绪之影响亦是无形无影,最后发之于声音、脸色、动作,反观,才知自己有了某种情绪。只是有反观能力者,鲜矣!
想写一篇关于情绪的文章,浏览百度网页时,正好发现一篇有关文章。
讲的是情绪状态引致的癌症性格。逆来顺受,爱生闷气,敏感多思,凡事都喜欢往负面想,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,身上的免疫系统就会受到影响,这种“C型性格”的人癌症发病率比一般高3倍以上。
文章举了女星马思纯的例子,在一个综艺节目上,马思纯提起自己得“焦虑症”的情况:
“身体会变得很僵硬,腿很软,从床走到房门口的一段距离,走都走不过去。很无助的感觉,我就一直不停喘气,然后眼睛看不见了……”
文章还引用了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、美国作家约翰·史坦贝克的一句话:“一个失落的灵魂能够很快杀死你,远比细菌快得多。”
一个情绪积极向上,充满热情的人,一定是一个活力四射的人。而一个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的人,就会面容憔悴,老相横生,长期的坏情绪会让一个人变丑的!
我们旗下有一个小学生阅读写作训练机构,叫班马书院,取的是“班马文章传天下”之意。班马书院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,让孩子们感受阅读和写作的快乐,从而爱上阅读写作,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。成立两年来,口碑很好,家长和孩子的获得感都比较充足。
班马书院假期时也会组织小规模的研学营,质量控制得不错,不走低价路线。一直以来家长们也很认可,孩子们也很喜欢。直到上周初,一个电话打过来……
家长在电话里开始控诉说,今年的夏令营只是到博山,还要收2000多,疫情期间,大家收入都受影响,你们收费这么高,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吗。接着继续控诉说,去年你们去威海,用的中铝大学的场地,花了多少钱我们都知道,我老公就在中铝大学。
我听了以后,第一反应是不高兴的,我被她的情绪带跑了……
不过我还是告诉自己,不要辩解,辩解只能激起她更大的怒火,最后我回复她,我们再商量一下。
家长得到这个答复很不满意,把怒火直接发泄到学生群里,而且发布了好几个群。
出现小危机了,那就来个小危机公关吧。班马书院的老师们马上把成本进行了公开,并公布了验证电话,告诉各位家长,以后可以用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,组织游学营。
坦诚的沟通还是有效果的,大部分家长认可这次游学营,没有提出异议。班马书院的老师又跟进了那位家长,那位家长对价格没再提异议,但也不再参加这次游学营了。
我的反省模式开始发动。
如果当时我没有被那位家长的情绪带跑,而是着眼于解决问题,直击家长真实需求的话,情况应该不一样。
家长之所以有这种尖锐的情绪,无非是嫌价格高,同时孩子又很想去,她感到很痛苦。但她又没有遵循常规方法,跟班马书院咨询一下有没有优惠的可能性,而是采取了常见的情绪处理方法—发泄不满。
作为班马书院一方,当时就应该马上判断出她的真实需求是什么。她的真实需求藏在发泄的语言和尖锐的情绪下面,需要我们进行引导。
比如:理解你的心情,孩子是不是挺想去的。
我们有优惠方法,如果再介绍一个他的同学参加,可以享受一定额度的优惠。
如果这样处理,家长的需求得到解决,情绪自然缓解。同时班马书院还能收获更多的营员。
解决掉隐藏在情绪下面的需求,情绪就不再是问题。
很可惜,当时没有做到。于是也就产生了这篇文章。
情绪如浮尘,容易迷人眼睛。一个高明的情绪处理者,不能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迷住双眼,应该保持澄净之心、锐利之眼,直接发现情绪背后的矛盾需求,着手于解决这种需求。
一个人洋洋得意,喋喋不休,是因为他想获得别人认可的需求还没得到满足。一个人怒火中烧,疾言厉色,是因为他的某种要求还没得到别人足够认同和遵守。
一个人焦虑恐惧,抑郁担忧,是因为他关于未来确定和安全的期待没有得到足够保障。
如此等等……
家庭和职场是情绪最集中的地方。
有时一件很小的事,会引发一场大冲突,我们会说:“这点小事,至于吗!”岂不知,这件小事只是一个引子,点燃了长时间积累的不满和矛盾,此时,另一方要考虑一下,是不是对方在自己这里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,是否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言行。
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在大的压力状态下,也要及时思考挖掘,到底是自己的哪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,能否找到具体的行动计划,来处理这种需求。
情绪是桌子上的浮尘,我们的任务,是吹去浮尘,看到桌子本来的面目。
班马书院,
孩子终生学习的领路人
长
按
关
注
让孩子一年读50本好书
一个学期爱上作文